【感动师院人物】医者仁心护安康 誉满杏林暖人心 ——记后勤管理处卫健科王瑞玲
时间:2021年04月13日 11:21,作者:文/毛俊楠,图/陈西,信息发布/新闻中心

 

多年来,她用爱心温暖患者,化解他们心中的恐慌;用精湛的医术,拂去患者身上的伤痛;用贴心的关怀,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她用微笑装点自己,给予身边人向上的力量;用爱和责任,守护学校师生的安康,她就是王瑞玲老师,【沙巴官网手机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后勤管理处卫健科(校医院)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如果没有此次疫情,如果没有找她看过病,或者咨询过健康信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及真实身份。

1994年至2012年,王瑞玲老师是东方医院的一名医生,在病房、门诊等一线从事临床工作18年,2012年调入学校校医院工作,作为专业技术骨干一直在卫生所默默为广大师生服务,后又于2019年调入卫健科。至今,王瑞玲老师已在平凡的医务岗位上默默坚守25年。2020年王瑞玲作为【沙巴官网手机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统计汇总上报专员,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为全校师生的卫生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感动师院人物访谈现场

“小医生”,大爱心——她是学生眼中的“好妈妈”

凭着25年从医经验与职业素养,怀揣着守护师生健康的医德仁心,抱着一颗淡然的凡人素心,王瑞玲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意问取收获,不曾想却换来杏林芬芳。

一片仁心,诠释“小”医大德。在校医院工作时,王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首诊负责制,针对每一名患者制定最符合病情的治疗方案,急病人所急,想师生所想,力争做到既减轻病人痛苦,又花费最少的费用。

一位来自甘肃的学生,大一那年冬天哮喘发作,到市内医院看病,医生要求她住院,但这位学生家庭困难住不起院。王老师得知情况后,专门给市医保局报备信息,争取住院医保政策,同时又给这名学生购进了多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使得该学生花最少的钱,在校园内就得到了最正规的治疗。这位学生暑期在家哮喘发作,父母带她去当地医院看病,所用药物效果不好,这位同学对她父母说:“你们赶紧把我送回学校,我要回去找校医王老师看病。”毕业之后郭同学还会经常给王瑞玲老师打电话、发微信问好,谈论她的学习和工作。

曾经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不敢到校医院看病,唯恐遭到别人的异样眼光,王老师偶然知道后,首先消除她的心理顾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指导治疗和用药。她照顾到这名学生的隐私和心理顾虑,专门给学生购进她需要的、又能通过医保报销的药物,让这位学生在校四年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又没有影响学业。

爱生如子,真心感化学生。王瑞玲老师不但能靠医术治愈病人,还能靠真心感化人的心灵。王老师的爱人有一年指导毕业生论文,一名学生说自己的专业不好、没地方就业,家里条件又不好,极其沮丧,于是破罐子破摔,不去上课不去实习,整天在宿舍打游戏。王老师的爱人很是担心,怕这位学生做极端的事情,跟王老师无意间提起这个孩子后,王老师就说:“你把他带到家里吧,咱当孩子养着,看看再说,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爱人把这个学生领了出来,王老师很随意地同他东聊西聊,了解他的情况,打消他的顾虑,耐心疏导他,最后这位学生重拾信心,顺利考研成功。

王老师已记不清有多少学生毕业时向她依依道别;也记不清有多少次面对学生困难时,她主动为学生垫付药费;亦记不清学生生病输液时,为他们买饭端水的次数……在王老师看来,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是大事,自己的付出都是小事。学生们说:“在异地他乡读书,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们真的很感谢她。”王瑞玲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用真诚谱写奉献精神,用浓浓爱意呵护学生。

以恒德,慰人心——她是老患者心中的“亲闺女”

凭着一手好医术、一副热心肠,她成为学生最需要和最信赖的人,同时好多已经退休的老教职工们也都是她的忠实“粉丝”。在卫生所工作的日子里,院里的老同志都习惯了王老师的存在,不论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不舒服首先就会想到找她看病。由于有的老人生病没办法出门,王老师就主动送医上门,跑到家里给他们看病,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离休的林老师,在世的时候罹患老年痴呆,腿脚能走动,头脑却彻底糊涂了,生活规律昼夜颠倒,孩子们也被他折磨得失去了耐心。这位老先生每天跑校医院几次,整天给王老师说他的脚疼,到医务室就把袜子脱掉放到桌子上,让王老师看看他的脚。王老师每次都是耐心听他把各种不舒服说完,再给予安慰,亲手给他穿上袜子,把他送到门口。

凡是去校医院看病的老年人,王老师都精心照顾他们。当老教职工们聚在一起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这个闺女心眼好、善良。”

王瑞玲老师从来没有怠慢过一位病人,无论大病小病,她都尽心尽力诊治。她深知医家治病的三重境界: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多年来她以仁心、诚意,默默践行“上医治未病”。自从成为校医的那一刻起,她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身份,把预防疾病变成重要的一课。她时常给患者普及基础医疗知识,扫除误区和伪科学知识,真正地把医疗知识的普及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王老师的微信昵称是“一棵树”,因为她常想,做一棵树能给他人带来一片阴凉,为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已足矣。

2.2 王瑞玲

舍小家,保大家-------她逆行担当战“疫”信息员

2020年元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人们平静的生活,人人都投入到这一场抗疫、控疫、防疫的全民战争中。王老师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也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场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之中。

腊月二十八,她本已奔赴外地,准备陪父母过年,一个电话通知她要回洛开紧急会议。时值年关,车票难买,最后费尽周折买到一张夜间的慢车票。到达洛阳后,一上午她在市里开了四场会,会议一场比一场气氛严肃,从医二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医生的直觉告诉她这次疫情很严重。开完会她就立即赶赴学校,向直接领导汇报会议内容,并着手参与预案工作。

【沙巴官网手机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在校生近3万人,正式职工2500余人,临时用工1600余人。自大年初一开始,这些数字及人员的信息情况,在晚上十点之后,会由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分别发送给王老师,她再将信息汇总、甄别分类,逐个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各种数据异常繁琐,难以言状,王老师常拉上家人帮忙才能完成,几乎每天忙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一点。

疫情防控的各级工作会议随时召开,新的精神、指示、情况和任务随时出现,有时刚制定的方案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被推翻。王老师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从湖北及武汉返回人群的微信群、信息上报群等,各种各样的群加在一起有13个,她每天需要浏览大量的信息。学生及教职工有发热或咳嗽的,都要加王老师微信,传各种检查单,王老师每天要打几十个到上百个电话督促、沟通、回访身体情况出现异常的学生及教职工。

有一天凌晨2点多,王老师刚耗时四个小时排查完一名外包服务聘用人员的行踪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带着焦虑刚刚躺下,又接到电话说:“某学院老师年前去武汉见导师,导师今天在意大利确诊。不过该老师距离见导师已16天,应该过了潜伏期,但这名老师精神几近崩溃,打了110、 120,自己举报自己,要求政府把自己拉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王老师赶紧起床给这位老师打电话,安抚情绪,并从专业角度讲解新冠肺炎潜伏期常识。但该老师心里仍不踏实,强烈要求被隔离。当时各单位还未建立独立的隔离区,定点医院已经人满为患,没有能力再接诊无确切症状的恐慌者。王老师只得连夜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责成区政府,区政府责成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再次出面向该老师反复讲解国家的隔离政策,到五六点钟此事才勉强告一段落,而王老师一夜未眠。

从1月23号抗“疫”战打响到6月8号洛阳市委通知大数据通报可以暂告一段落,在这整整138天里,王老师和抗疫一线的同志们没日没夜奋战在防控一线,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春节刚过的日子里,每天的班车上仅有她一名乘客,诺大的大巴车成了她的“专车”。

2、3月份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压力和焦虑,她患上了单纯疱疹和口腔溃疡,唇周都是疱疹,一圈圈像长了胡子,嘴巴里都是溃疡,说话也张不开嘴。为了怕自己倒下,担心一旦发热进不了校园,她只得每天预防性大剂量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和双黄连口服液,服药次数过多伤到胃,身体素质严重下降。4月21号上午王瑞玲老师在去市里办事途中,突发心绞痛,赶忙从公交车下来,在牡丹宫路口强忍疼痛,蹲地半个多小时,略有好转后又忍着不适去把单位的事办完。27号凌晨心绞痛再次发作,不得不去住院。为了不影响每天的工作,她一边输液一边拿着手机浏览信息、操作输入,住院3天,因为手头挤压的工作太多,她要求出院赶回工作岗位。

出院当天就赶回学校开始工作,因为在医院做介入治疗,右手及右前臂乌紫肿胀,只能用左手在电脑上敲字,不打字的时候用左手托着右手减缓疼痛。疼痛难忍时,她对同事说:“小的时候哪里不舒服,就会嗷嗷大哭,好像哭出来了疼痛就减轻了。现在这么大个人,也不能哭啊,可是整个右胳膊真的很疼,说不出来的滋味,真想放声大哭。”这么艰难的日子,王老师硬是咬牙挺过来了,没有给部门提出休息的要求,只有住院做介入治疗的第一天,由于手被固定不得动弹,她才让同事帮助报了一天数据。

5月26日下午在处理工作时,王老师的左耳突然失聪,强撑到下班后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医生告诉她前期的心绞痛和目前的神经性耳聋都是因为过于劳累、压力太大造成的,嘱咐她要学会放松、释放压力。她是医生,何尝不知道这些情况呢?可是工作又那么多,她放不下的。直到今天,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还在服用,用王老师的话说,吃药吃的头痛欲裂还腰疼,昏昏欲睡,但还要忍着坚持下去,因为前期从事大量工作都是为了学校疫情防控取得坚决胜利,学生返校在即,关键时刻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前功尽弃。

王老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常常说:“医术是仁术,所谓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以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意,守护着学校师生的安康,温暖着师生的心灵。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电子邮箱:xcb@lynu.edu.cn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沙巴官网手机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豫ICP备05002425号-2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172号      

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